印象记录
编辑|纪墓人
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,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,请理性阅读。
【前言】
在璀璨的聚光灯下,金牌的光芒总是那么耀眼,可谁能想到,就在这荣耀时刻,一些香港运动员的行为却引发了轩然大波。
国歌奏响,他们却紧闭双唇,国旗升起,他们的眼神却游离不定,这一幕幕场景,让人不禁疑惑,这些为香港、为国家赢得荣誉的运动健儿,究竟是怎么了?
是不会唱国歌,还是不愿唱?是对国家缺乏认同,还是另有隐情?这些问题背后,折射出的或许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社会现实。
在“一国两制”的独特背景下,香港年轻人的国家认同感究竟如何?而这些运动员的行为,又能否简单地用“爱国”或“不爱国”来定义?
【香港运动员的国际舞台】
说起香港运动员,就不得不提到游泳健将何诗蓓,这位混血儿选手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,为香港争得了不少荣誉。
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运动员,却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,当何诗蓓站上200米自由泳的最高领奖台时,本该是欢欣鼓舞的时刻。
可是,当国歌响起,摄像机却捕捉到她紧闭双唇,没有跟着唱,这一幕立即在网上引发热议,有人质疑她不爱国,也有人为她辩护。
易方达磐泰一年持有期混合A为混合型-偏债基金,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,该基金资产配置:股票占净值比21.51%,债券占净值比106.3%,现金占净值比2.17%。基金十大重仓股如下:
何诗蓓并非个案,在2022年的东亚杯足球赛上,香港男足队员们的表现更是让人大跌眼镜,赛前奏国歌时,11名球员中竟然有10人默不作声,有的甚至低着头。
这种行为无疑给香港运动员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,在国际赛事中,运动员不仅代表自己,更代表着国家形象,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,影响深远。
那么,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是单纯的不会唱,还是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?
【身份认同的困惑】
香港虽然已回归祖国多年,但由于历史原因,一些居民的身份认同感仍然比较模糊,这种情况在年轻一代中尤为明显,而运动员恰恰多是年轻人。
香港曾被称为“东方之珠”的城市,经历了百余年的殖民统治,1997年回归祖国怀抱,可是文化认同这种事,哪有那么容易说改就改?
很多香港人,特别是年轻一代,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往往是复杂而模糊的,就拿何诗蓓来说吧,她可是个地地道道的“混血儿”,爸爸是爱尔兰人,妈妈是香港人。
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,她的文化认同自然会比普通香港人更加复杂,何诗蓓的情况并非个例,不少香港运动员都面临着类似的困惑。
他们可能从小接受的是西式教育,平时说的是粤语或英语,对普通话和简体字可能并不熟悉,这种文化差异,在面对国歌这样的国家象征时,就显得尤为突出。
回归后的香港,虽然在法律和制度上已经完全回归祖国,但在文化和教育方面,仍然保留了不少殖民时期的痕迹。
很多香港年轻人,包括运动员在内,他们对中国内地的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,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情感联系,这种身份认同的困惑,不仅影响着运动员个人,也影响着整个香港社会。
有些人可能会问,既然回归都这么多年了,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问题?其实,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,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它需要时间,需要教育,更需要双方的理解和包容。
面对这样的情况,更不能简单地用“爱国”或“不爱国”来评判,相反需要更多的理解和耐心,毕竟,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,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人。
那么,除了身份认同的问题,还有什么因素在影响着香港运动员的行为呢?
【爱国的多元表达】
说到爱国,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唱国歌、升国旗这些传统方式,但是,爱国真的只有这一种表达方式吗?跳出固有思维,看看那些被误解的“爱国”行为。
还记得2018年苏州马拉松的那场风波吗?当时,一位名叫何丽的运动员在即将冲线时,被志愿者硬塞了一面国旗,结果呢?她的节奏被打乱,错失了冠军。
更糟糕的是,她随手将国旗丢在了地上,立马引来了一片骂声,但是换个角度想想,一个运动员,为国家拼搏多年,眼看就要为国争光了,却因为这样一个意外失去了冠军。
她的懊恼和失望,难道不也是一种爱国情怀的体现吗?再说说那些在国际赛场上用英语接受采访的运动员,有人说,中国人为什么不说中国话?这未免有些偏颇了。
在国际赛事中使用英语交流,不仅是基本礼仪,更是展示国家形象的一种方式,难道希望看到中国的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结结巴巴、无法交流的样子吗?
其实,爱国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,有人选择挥舞国旗高唱国歌,有人默默无闻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还有人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国际舞台上为国争光。
这些,哪一种不是爱国呢?问题的关键在于,是否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,去理解和接纳这些不同的爱国方式,毕竟,爱国不是一场比赛,不需要分出高下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爱国情怀的方式,只要这份情感是真挚的,就值得人们尊重,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了。
恰恰相反,正是因为爱国方式的多元化,更需要有正确的引导,特别是对于香港这样有着特殊历史背景的地方,如何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,培养国家认同感,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那么,香港社会在这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呢?普通香港市民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?
【共筑爱国情怀】
说到香港的爱国故事,可不能只盯着那些争议不断的运动员,把视角看向在普通的香港市民,会发现,爱国的种子早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。
记得2019年那个动荡的夏天吗?当时,有一群香港市民自发组织起来,在街头挥舞五星红旗,高唱国歌,他们不是政府组织的,也不是谁指使的,就是单纯地想表达对祖国的爱。
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国行为,难道不比任何强制性的爱国教育更有说服力吗?不仅如此,近年来香港的学校也在积极推动国民教育。
从小学到中学,国旗、国歌已经成为了校园生活的一部分,虽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力和质疑,但总体来说,越来越多的香港年轻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家身份。
说到这儿,不得不提一位特殊的人物——霍启刚,这位香港立法会议员曾提出一个建议,在未来的奥运会中,让港澳和内地运动员共同组成中国队参赛,统一计算奖牌。
这个提议虽然还没有实现,但背后的用意很明显,希望通过体育这个平台,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认同感。
其实,无论是学校的国民教育,还是霍启刚的建议,都在传递一个信息:爱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需要日积月累的培养和引导。
特别是有着特殊历史背景的地方,更需要以更大的耐心和智慧去对待,值得欣慰的是,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,特别是年轻人,开始主动了解国家的发展,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。
比如,有不少香港学生选择到内地求学或工作,亲身体验国家的飞速发展,还有一些香港企业家积极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,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,都在悄悄改变着香港社会的面貌,虽然过程可能缓慢,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质疑,但只要方向是对的,就有理由保持乐观。
毕竟,爱国不是一场百米冲刺,而是一场马拉松,重要的不是一时的热血沸腾,而是持久的坚持和付出。
只要继续努力,相信终有一天,“爱国”这两个字,会成为每一个香港人心中最自然、最真挚的情感。
【结语】
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,爱国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,无论是高唱国歌的运动员,还是默默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普通市民,都值得人们尊重。
重要的是,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,理解和接纳这些不同的爱国方式,同时也要认识到,培养国家认同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。
人们应该携手共进,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真正的爱国,共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参考资料:环球网 2020-06-05《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《国歌法》,侮辱国歌者最高罚款5万港元及监禁3年》
环球网 2024-06-07《港媒:涉嫌侮辱国歌,香港警方在大球场拘捕3人》
印象记录